QQ:站内信联系
主页
天富娱乐平台
天富注册登录
新闻资讯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浅谈ESG体系在基础设施建筑领域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3-10-07 09:22
浏览次数:123 次

  随着“3060双碳”(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基础设施建筑行业等对碳排放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根据全球建筑建设联盟发布的《2022年全球建筑和建造业状况报告》,2021年建筑行业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量的37%。

  绿色建筑越发受到市场关注,各地陆续推出相关政策,鼓励绿色建筑并推进建筑行业节能减排。众多建筑企业成立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称ESG)部门并按年发布相关报告,披露公司实践碳中和的情况。这与“双碳”目标下兴起的ESG投资和实践密不可分。

  ESG是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而非传统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与行动指南,亦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投资市场和企业层面的具象投影。企业经营活动和金融行为不应仅追求经济绩效,而应全面考虑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并非全新概念,而是企业社会责任在资本市场的衍生概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责任一脉相承。

  目前ESG体系包括三大关键环节:ESG披露,ESG评价和ESG投资。企业根据披露要求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披露,评级机构对企业披露的ESG信息进行评价,投资者根据企业ESG评价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活动,形成ESG一体化运作机制。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发挥稳增长带动作用,长期视角下还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落后地区脱贫共富。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财政补助三大区域,以及民生补短板、综合立体交通网、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体系、社会服务五大行业持续深耕,市场机遇广阔。

  根据WIND数据,广义基建投资2021年达到18.9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4%,其具体分为三大类行业,一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有道路运输业(包括城市轨交,不含市政道路)、铁路运输业、仓储业等,占36%,;二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有公共设施管理业(包括城市道路、排水、桥梁、广场、公园等市政工程和城市公共设施)、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占46%,;三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8%。

  由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链条多、影响范围广,在利益相关主体关系上表现较为复杂,因而在利益相关方管理上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体系庞大,经济外部性较大,在人权平等、劳工关系、生命健康、气候变化、环境协调、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管理易受到监管部门和外部舆论的重点关注,因而基础设施建设有其构建ESG指标的必要性。

  基础设施工程的行业链条与电力、钢铁、水泥等碳排放高企行业具有极高重合性,因而其综合碳排放将显著高于其他复合型项目工程,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低碳减排压力,亟需从整体上实现建设提质增效,优化可持续管理模式。

  由于基建项目涉及的产业链较长、范围较广,国内政策主要在绿色建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方面对基建行业提出了高要求。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系列政策,既有针对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发展绿色建筑、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绿色发展等内容,也在其他相关领域政策中对绿色项目、绿色评估体系、绿色建筑标准等进行了阐述。尽管如此,当前政策在体系建立、指标细化等方面,还未能完全满足基建类工程项目的指导需求,在政策的精细度和行业颗粒度上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整体只涉及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没有针对基础设施工程的具体指标和规定。

  如2019年发改委文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第五部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主要是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绿色生活水平,包括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内容。第六部分绿色服务,主要是指为相关绿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包括咨询服务、监测检测、技术产品认证和推广等。

  2021年人民银行、发改委、证监会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顶目目录(2021年版)》将绿色项目分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6大领域。

  2021年9月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并重点选取了能源、交通运输、建筑三大行业阐述指导了低碳发展的方向与举措,为基础设施工程中“双碳”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顶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绿色、智能、协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强化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效率、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等的评估。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将绿色发展纳入评估指标休系。

  国内众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类企业的日常经营已经在有关要求下充分贯彻了ESG理念,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具体项目上的渗透和应用。此处仅列举个别范例作为参考,以期为读者提供相应思路。

  中信集团于2020年年底启动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编制及披露工作,2022年首次发布了《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指引》,但自中信建设在2007年进入安哥拉社会伊始,就在实践中将ESG理念贯穿于商业经营。

  中信建设在安哥拉实施的首个项目便把绿色理念融入设计,最大程度地因地制宜进行竖向设计,并为整座新城配备了该国当时最为先进的净水厂及污水厂、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将市政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与首都市中心污水肆意排放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当地红土具有湿陷性,需要对房屋地基土进行换填处理,日久天长,取土坑变成了垃圾坑,周边居民的生活垃圾、附近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都被倾倒其中,在高温作用下时常散发出阵阵恶臭。中信建设主动承担起了治理责任,清理垃圾坑、加固边坡、进行防渗处理、绿植栽培,再造了一个漂亮的人工湖,使其成为周末居民的纳凉首选地。

  在日常办公方面,中信建设更是通过推广无纸化办公、打印纸重复利用、建立智慧办公平台等方式推动低碳运营,减少碳排放。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以“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企业使命,老挝南欧江梯级电站是中国电建在老挝唯一获得全流域整体规划和BOT投资开发的全产业链一体化项目,2021年9月全部投产运营,为老挝的经济转型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助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电建在开发建设老挝南欧江梯级电站时,优先考虑项目对当地全流域环境影响,秉承“尽量减少淹没土地、尽量减少原居民的搬迁和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理念科学开发,为当地村民保留了100亩的优质稻田,被当地村民亲切称为“电建稻田”。最终该项目以最优的水能资源利用、最小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最大的综合效益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同时中国电建依托在建项目培养东道国技能型人员,促进当地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电建依托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开办中国水电赞比亚技能培训学校,并获得赞比亚教育部颁发的办学资质证书。通过培训与交流,不仅为当地培养了稀缺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当地就业,推动经济发展,还促进了当地学员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电建的企业文化,提高了中企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ESG管理,严格按照上市规则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向股东及中小投资者披露信息,不断增强披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信息透明度。在排放物、资源使用、环境及天然资源、雇用及劳工常规、营运惯例、社区投资等主要指标方面进行正面回应,并披露与行业相关的关键指标。

  例如在环境范畴中,报告不仅披露了中国铁建煤炭、电力、汽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情况,更是拿出具体案例展示企业不断推进减排降污项目实施,应用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探索应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与技术,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展现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健康与安全方面,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报告不仅披露了员工的施工技术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新冠疫情防护、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同时开设心理讲座,缓解员工心理压力。针对社区投资范畴,报告列举了中国铁建积极融入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社区发展,重点呈现了派出定点扶贫干部、投入帮扶资金、物资折款、实施帮扶项目、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次数,志愿者人次等数据,为共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建筑物一旦建成,将会较长时间存在,期间可能还会经过多次装修,内部装修的频率和建筑物运营所带来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随着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于2023年6月定稿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IFRS S1)——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其对于气候议题的重视以及将在以后专项披露准则中继续采用“管治、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的框架体系,对于企业管理ESG议题和综合看待ESG信息披露有着奠基性的作用,即昭示了ESG必须向顶层设计、夯实管理延伸,而非仅仅停留在信息披露层面。这些披露要求尚未在国内由相关部门出台对应的具体规定,但是我们可以预见,与国际标准的进一步趋同将会对国内的建筑工程行业企业在ESG战略的推进上带来进一步的挑战,这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将从合规角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制定对应的业务战略,也需要针对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特点在业务管理流程中设定更精细化的ESG数据信息采集机制。

  工地管理一直以来是建筑工程企业最关注的部分,建筑施工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同时该环节依赖以“人”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力,在ESG理念融入建筑工程行业时,工地现场的安全施工、高效生产与绿色低碳将是建筑工程企业响应ESG要求的特色化议题与关键指标,也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就实际而言,噪音、污染和资源消耗在建筑施工现场无法避免,通过在施工现场使用各类数字化技术手段可全面且及时、准确地进行能耗监测与环境监测,感知扬尘、噪声、风速等指标,掌握用料、耗能等数据,让现场具备可分析、可优化的基础要素,打造绿色化建造发展的基础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最大程度上保障劳工权益也是ESG以人为本理念在建筑工程企业关键的落脚点,亦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彰显。企业在进行施工现场的数字化建设时,应一并注重对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实时检测,整体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防患于未然。建筑工程企业应将绿色化理念渗入现场“人、机、料”管理,实现对劳务人员的全程保障,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对违规操作实时预警,对施工风险的实时监控,加强集约化生产、提升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当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的绿色化、工业化、数字化水平仍普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生产建造的各个环节加速推进相关建设,进一步促进绿色化、工业化与数字化的“三化”有效衔接,赋能建筑产业全链条,构建建筑工程行业未来先进生产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ESG发展与国际主要国家水平相比仍相对落后,在数据获取、信息披露和行业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国际交流中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ESG生态和制度体系仍需加快完善。当前,我国ESG仍存在机制尚未建立、ESG信息披露比例较高但质量不高、ESG评级偏低且不够重视、ESG缺乏统筹推动及专项引导等问题。

  日新月异的监管环境,连同投资者、员工和客户的更高期望,使ESG成为业务必需。企业若仍不优先整合ESG,将会导致负面的可持续状况,降低自身对资本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并进一步使企业难以跟上ESG领袖们的步伐。针对建筑及工程行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其ESG表现,主要建议如下:

  中央及各级政府必须逐步建立强制性的建筑及工程行业相关的能源规范和标准,尽快对实现净零排放设定一个发展路径,并对新建和现有建筑或工程项目提出零碳实施策略。

  建筑和工程行业的相关单位,应该积极参与ESG要求的专业协会、联盟或组织,并根据政府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通过双碳战略路线图制定契合企业业务发展特点的可持续、零碳的目标和战略,致力于减少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建筑和工程行业的相关单位,应加大装配式建筑及工程建造技术的应用范围,并积极尝试以数字化技术作为在低碳发展及ESG领域实施创新想法和解决项目实施问题的主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增加对能源效率的投资,进一步促进针对节能设计、低碳和可持续建筑的能力建设和供应链等领域进行投资。

  企业可以通过采纳适合自己的ESG披露框架/指引(比如根据上市地、运营地惯例和发展成熟度等)和主动回应/参与ESG评级,从而更好地把握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方对ESG的关注,通过对ESG的重视带动整个公司治理的提升,用主动作为来发现价值、呈现价值和促进价值,从而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上一篇:贝净水光吧世界顶级科技研发以海洋能量焕美肌肤奇迹
下一篇:安吉尔双节福利来临满足用户净水需求升级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7 天富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